编办概况

重点专题

凉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来源: | 发布日期:2017-05-18 】 【选择字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6223014386602061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16  年度)

 

 

 

 

 

 

单 位 名 称

凉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定代表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凉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宗旨和

业务范围

推广种植技术,促进农业发展。种植业技术试验示范 种植业技术推广体系管理 种植业技术培训 种植业技术服务

    

武威市凉州区民勤路农林牧综合服务大楼8楼

法定代表人

张柏

开办资金

534(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凉州区农牧局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556.7

1533.1

网上名称

凉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从业人数

66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上一年度按规定进行了年度检验;已按规定进行了住所变更登记;

2016年,在区委、区政府和区农牧局的直接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区农技推广工作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区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着眼于精准扶贫,立足于促农增收,大力调整种植结构,集中项目资金,强化政策扶持,全力打造特色农业新亮点,培育农民增收新途径,着力提升农技推广工作的服务质量,使日光温室、农田节水、旱作增收、病虫防控等各项工作保持了稳步推进的良好态势。 一、2016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农技推广工作 1. 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引进情况 新品种:2016年共引进新品种205个。其中:大田类作物58个(玉米19个、青贮玉米6个、马铃薯4个、大豆20个、小麦9个);经济作物类147个(番茄63个、辣椒23个、茄子23个、乳黄瓜7个、樱桃番茄4个、彩椒15个、中药材类12个);新技术:共6项(玉米机械粒收技术示范、日光温室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紫外线杀菌灯、丽蚜小蜂防治烟白粉虱技术,香芹酚生物制剂防病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共6类14种(瓜类果斑病快速检测条、多旋翼无人飞机、脉冲动力弥雾机、生物可降解膜8种、棚膜1种、水溶肥及缓释肥各1种);新模式9种(大田类5种、设施蔬菜类4种)。 2. 试验研究开展情况 2016年共开展各类试验示范59项(农技8项、土肥水26项、植保10项、经济作物15项)。 3. 示范点片建设情况 2016年共落实各类示范点214个。其中:建立大田常规作物示范类126个(万亩以上1个、千亩以上33个、500亩以上46个、100亩以上46个);建立区级经济作物示范类74个。其中:日光温室36个、300亩以上露地经济作物示范点38个(中药材示范点8个、高原夏菜示范点15个、露地瓜菜示范点7个、食葵制种示范点4个、甜菜示范点4个);区级病虫害防控示范类14个(大田作物4个、设施蔬菜6个、苹果蠹蛾4个)。 4. 玉米绿色攻关高产高效创建情况 全区共建立玉米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面积58.16万亩。其中在黄羊、清源、武南等9个乡镇建立万亩示范片11个,面积17.5万亩。在韩佐乡建立小麦整乡整建制万亩示范片1个,示范面积1.2万亩。玉米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867.4公斤;核心示范点平均亩产915.1公斤,小麦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515.2公斤。 5.灾害处置及其它工作 今年5月15日全区发生低温冻害、6月7日部分乡镇发生冰雹灾害后,中心积极组织技术干部开展农作物复产技术指导工作。根据作物受害情况,分类制订自救补救方案,通过《凉州网》、《农政通》、12316短信平台,发布主要农作物低温冷害与冻害灾后补救措施,在武威电视台凉州频道播放农作物低温冻害补救措施、同时,及时监测墒情、苗情、虫情、疫情,认真开展夏秋粮、设施蔬菜、大田经济作物、甜高粱测产并及时发布信息14次,上报监测结果14次。 (二)土水肥工作 1. 农田节水技术推广应用情况 2016年我区高效农田节水完成推广面积116.2万亩,占省上下达任务面积96万亩的121.04%,其中垄膜沟灌92.1万亩、膜下滴灌14.0万亩(其中水肥一体化1.0万亩)、一膜两年用10.1万亩。同时结合旱作农业项目建立国家级玉米旱作农业示范区40.46万亩,占任务面积的106.5%;省级马铃薯旱作农业示范区2.12万亩,占任务面积的106%。 2.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情况 2016年全区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56万亩(次),配方肥应用面积85万亩,采集土样380个,完成常规分析1500项次,中微量元素测定600项次。分区域分作物制作发放精准施肥建议卡18万余份,发放配方肥150吨;建设镇、村、肥料厂家、经销门店各级并存的5个“一屏一机”配肥门店,发放17台称重-掺混配肥设备,用于种植大户按方混配施肥技术服务。以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取得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耕地地力信息系统、耕地地力评价等成果为基础,招标采购大数据库信息平台和手机信息服务平台,利用手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信息平台,发布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信息15000余条。 3.新型肥料推广应用情况 2016年推广应用高效缓控释肥1698吨,大量水溶肥44吨,推广应用面积2.12万亩,其中:设施蔬菜2200亩,玉米2.12万亩。 4. 全区肥料节本增效情况 2016年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化肥施用量呈减少趋势,氮磷钾比例日趋合理,肥料利用率逐年提高。今年全区化肥施用总量11.3633万吨,较2015年减少0.5167万吨;通过技术推广小麦亩均节本增效35元,玉米亩均节本增效50元,马铃薯亩均节本增效70元,蔬菜作物亩均节本增效96元,其他作物亩均节本增效80元,化肥减量增效效果明显。 (三)植保植检工作 1.病虫害监测预报情况 为及时掌握主要病虫害发生动态,中心结合各灌区特点建立病虫害系统监测点106个,其中大田42个、设施蔬菜36个、苹果蠹蛾175个;上报系统监测表300份,在系统监测的基础上,根据作物病虫害发生的规律特点中心多次组织专业人员对25个乡镇的重大病虫害和疫情危害情况进行大田普查,开展疫情普查4次。通过普查监测及时、准确、全面掌握了疫情发生动态,及时发布了《凉州区2016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其中,中长期预报1期、短期预报7期,预报符合率96.5%。 2. 重大病虫害防控情况 制定印发了《凉州区2016年苹果蠹蛾疫情防控方案》、《凉州区2016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害防控方案》,确定了今年病虫害防控的重点,召开了全区植保工作会议,细化分解了工作任务及目标责任。止目前全区病虫草鼠发生面积481.46万亩次,防治面积646.8万亩次,挽回损失327010.67吨。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平均防控效果为91.4%,主要农作物平均危害损失率为2.1%。其中:病害发生145.47万亩次,防治187.69万亩次;虫害发生252.27万亩次,防治365.92万亩次;草害发生83.72万亩次,防治93.19万亩次。 3. 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情况 全区累计组建了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23个(注册组织22个),从业人员690人,拥有各型器械250台,日作业能力达到1.2万亩。结合小麦“一喷三防”、小麦重大病虫害、马铃薯晚疫病防治及苹果蠹蛾防控项目,按照“四统一”、“四不漏”的原则,开展了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全区累计完成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50.6万亩,其中:在韩佐、武南、金塔等乡镇开展小麦重大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6.5万亩;在武南、谢河、清源、黄羊等乡镇开展玉米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32万亩;在中坝、金羊、羊下坝、下双等疫区乡镇开展苹果蠹蛾专业化统防统治5.2万亩;在张义、长城等乡镇开展马铃薯晚疫病专业化统防统治6.9万亩,覆盖率为34.7%,平均防治效果达到91.2%。 4.检疫执法情况 种子市场检查:为进一步规范种子市场秩序,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传播扩散,中心多次组织检疫人员对区内种子(种苗)经营单位进行了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责令限期整改,完善有关调运检疫手续。 认真开展产地检疫:按照制种基地产地检疫工作流程,从6月下旬到8月上旬对区属制种企业的制繁种基地,按照不同品种、不同区域逐项开展现场产地检疫检查。累计实施产地检疫面积7.92万亩,其中:小(大)麦9230亩,玉米59704亩,经济作物10292亩;检疫合格种子40952吨,其中:小(大)麦4615吨,玉米35822.4吨,经济作物541.6亩;签发产地检疫合格证910份。针对瓜类果斑病传入风险较大的实际,引进美国agdia公司生产瓜类果斑病疫情快速检测条,对西瓜(籽瓜)、葫芦(南瓜)、甜瓜等瓜类种子进行了室内抽样监测。截止目前,已监测样品150个,共监测出不合格样品8个,并对携带疫情的种子进行了严格除害处理,有效杜绝了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传播蔓延。 5. 绿色防控情况 为进一步为我区设施蔬菜生产安全和出口型蔬菜基地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今年我们与省植保总站、甘肃农业大学联合在下双镇、发放镇、高坝、吴家井等乡镇建立了日光温室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暨绿色防控示范区。采取了以农艺措施为基础、生态调控为重点、物理防治措施为辅助、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的综合防控策略,进一步完善了以作物为主线的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使示范区内农药使用量降低25%,病虫害危害损失控制在3%以内,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达到100%。 (四)经作工作 1.干部包棚责任制落实情况 以“五位一体”服务模式为抓手,以“六定措施”为主线,严格落实“四包”责任制和服务承诺制。区级技术人员每人包抓1个乡镇、1个科技示范点和20座以上日光温室技术服务;农民技术员负责本村日光温室技术服务工作。2016年区、乡两级217名技术人员参与包棚,包抓日光温室2221座,其中,区级36名技术干部包抓36个示范点581座,乡级181名技术干部包抓1640座。建立番茄、西瓜、食用菌等培训基地7个;举办各类培训810多场(次),培训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及农户8.02万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10万余份(册)。达到户均1个明白人,熟练掌握1-2项实用技术。 2.提质增效情况 根据全区设施蔬菜分布状况,中心确定36个区级设施蔬菜提质增效示范点,明确“十大”标准化生产主推技术,由中心干部包抓。实行每点一方案,做到增效目标要明、方法措施要实、主推技术要清,“有特色、有记载、有结果、有典型”。同时,健全灾害性天气预防机制,发布各类灾害性预警防范信息32期,以确保日光温室安全生产。2016年,全区设施蔬菜亩均产量7581公斤,亩均产值27438元,亩均纯收入22546元,与2015年相比较,亩均产值、纯收入分别提高15.2%、16.8%。 3.日光温室闲置棚消除改造情况 全区32个乡镇,涉及96个村组,共有日光温室闲置棚807座、1322亩。截止10月底,已全部完成消除改造,其中:拆除473座、812.5亩;改建养殖暖棚1座、1.5亩;改种林果194座、281.51亩;种植蔬菜(含食用菌、花卉等)139座、229.34亩。对于种植蔬菜的日光温室,严格落实包棚责任制,强化技术服务,从育苗、定植、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采后处理等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指导农户开展标准化生产,确保提升效益。 (五)甜高粱种植情况 全区种植甜高粱14.49万亩。其中乡镇种植甜高粱11.37万亩,荣华公司种植3.12万亩,分别占任务的103.3 %、31.2%。通过土地流转,建立100亩以上示范点66个(面积4.8192万亩),其中:万亩以上1个(荣华新村移民点)、千亩以上17个、500亩以上11个100亩以上37个。 (六)项目执行情况 今年共实施玉米攻关模式、旱作农业、中药材标准园建设、日光温室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新续建项目13项。到位资金1348万元。补助地膜861.5万吨,玉米机械牵引起垄覆膜一体机(带旋耕)49台,马铃薯收获机2台,耙齿式残留地膜清理机2台,农药22吨,植保设备61台(件)。 (七)农业技术培训情况 2016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340期(次),开展现场演示培训2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2万份(册),培训区、乡、村农技人员、村组干部、科技示范户等各类人员25万人次。其中:领导干部1.12万人次,专业技术人员0.6万人次;农民群众23.28万人次。 (八)科技扶贫工作情况 中心始终把科技培训作为精准脱贫助农增收的基础,成立了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和精准扶贫专家组,派出16名科技特派员,紧紧围绕日光温室、旱作农业、节水高效、配方施肥、甜高粱种植、经济作物栽培等,对有棚贫困户,抓服务、促效益,对无棚贫困户,抓帮扶、促建设,对无力建棚的贫困户,抓扶持、促带动,全力解决贫困户无棚无产业问题,实现有劳动能力主体生产模式全覆盖。在羊下坝、四坝、下双、吴家井日光温室示范区分别建立培训基地,实行“课堂+基地”培训模式,建立了“四级”培训网络。共举办培训班141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5200份,培训乡技术骨干1510人(次),培训农户12050人(次)。中心56名干部职工共联系五和乡贫困户119户(其中:候吉村联户干部24名,联系贫困户55户;胜利村联户干部32名,联系贫困户64户),2016年,中心联户干部根据联系村产业发展、联系户种植需求(种植大田玉米),围绕玉米新品种推广、大田节水技术等,有针对性的开展技术指导,在联系村开展培训6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2000余份,指导贫困户110余人(次),开展现场指导280余(次),结合项目实施,向五和乡发放地膜20吨,联户干部经常深入联系户家中开展慰问,配合联系村开展“五禁”、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等宣传教育及绿化、美化活动,努力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切实保障农民身心健康和农村生态安全。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2016年被甘肃省农牧厅授予“全省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先进单位”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